您好,欢迎访问纳溪区人民检察院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纳爱之声
纳爱之声
泸州市纳溪区检察院把握特点 量身定制积极推进“法治进校园”长效机制建设
时间:2017-05-23  作者:  新闻来源: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检察院 【字号: | |

  按照最高检、教育部《关于开展“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的方案》要求,2016年来,泸州市纳溪区检察院充分把握未成年人特点,结合其成长需要,扎实推进“法治进校园”长效机制建设,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具体做法为:

  一、针对未成年人成长期心理特点,开启“体验式”普法模式,变填鸭灌输为趣味互动,实施保护与引导,促进健康人格、心灵的形成和固化。

  一是开启“角色模拟”互动体验。借助公益组织力量,专门开设“模拟小法庭”、“今天我当检察官”、“以案说法”、“防暴演练”等角色模拟微体验项目,增强参与度和体验感,切身感受法治教育。如,通过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形式,将“模拟小法庭”微体验项目发包给“纳爱”少年司法社工事务所,由其面向辖区内所有中小学生招募志愿者,通过角色模拟、情景再现、法庭审判等形式体验学法乐趣。并拍摄成微电影《小龙和小易的故事》在泸州市小象影城和全区各学校展播。又如,委托泸州益生公益组织,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多期情景模拟形式的防暴力演练活动,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是开启“互联网+”互动体验。开通“纳爱”基地远程视频沟通系统,为外出务工父母与留守本地儿童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开设以“纳爱”法治吉祥物“萌纳纳”为主角的系列法制课堂,编制“萌纳纳”系列法治丛书,采取H5形式以生动有趣的图文重现法治丛书中收纳的真实案例,以互动竞答、法治谜语等方式传递法律知识、自我保护常识。目前,已制作《买路串串的故事》《古惑仔的刺激》等7个“萌纳纳”课堂互动H5。

  三是开启“流动检察”互动体验。不定期将 “流动检察室”开至相对边远的乡村小学,组织学生体验参观“流动检察室”,通过看《预防犯罪 从小抓起》等自制法治动画片,玩《皮皮鲁与419宗罪》等法治互动游戏,开展体验式普法教学。目前,“流动检察室”的足迹,已覆盖了辖区内19所村级小学。

  二、针对未成年人成长期生理特点,建立“自主式”普法机制,变被动接受为自我普法,实施保护与引导,促进健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固化。

  一是培育校园三支法治宣传队。抓教育工作者法治能力建设。紧紧围绕廉洁从教、依法从教、以身传教等,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两种模式,通过现场教学、实地观摩、业务交流等形式,切实提升校园法治工作者的素养。抓家长普法宣传力量。通过亲子教育、亲职课堂、给家长一封信等形式,突出问题青少年家长、被害未成年人家长等重点群体,开展普法和自护教育,着力提升家长普法宣传能力。抓少年法治宣传力量培育。通过招募、自荐、引导等形式,聘请“纳爱”少年法治领航员300余人,通过他们将法治知识和“纳爱”精神传递至同学和父母身边。如,纳溪区某学校,引导校园欺凌团伙组织者小宇,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并将他聘请为“纳爱”少年法治领航员,带动其他人员学习法律知识。

  二是自编自演法治宣传情景剧。依托“纳爱”全覆盖体系,寓教于乐,浸润心田。举办了以“法照童心、阳光成长”为主题的“纳爱杯”首届校园法治情景剧大赛。组织全区中小学校结合“萌纳纳”十大案例、校园实际发生的违纪事例、校园易发违法犯罪环节,在检察官志愿者的指导下,自编自演《只因为多看了一眼》、《转变》等校园法治情景剧17部。通过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等形式,评选出优秀作品9部在全区重点中小学校进行展播。

  三是开设校园法治宣传小喇叭。调动校方及学生的学法普法主观能动性,在江南职业技术学校、纳溪中学、逸夫小学等中小学校试点建立了“纳爱”法治校园小喇叭,由学生和老师共同担任广播员,自主策划法治宣传主题及内容,利用课间操时间,通过身边的人讲述法律故事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识。

  四是坚持开办“纳爱”法治园地。联合区教育局,在全区所有中小学开辟了“纳爱”法治园地,坚持每学期两次的频率,将收集的典型案例、自我保护知识等,通过“纳爱”趣答、“萌纳纳”说法、“纳爱”小贴士等形式传递到学生身边。同时,由各个班级结合法治园地提供的材料,创办小小“纳爱”法治园地黑板报,由学生自己将法治知识传递到校园每一个角落。

  三、针对未成年人成长期突出问题,提供“菜单式”法律服务,变统一模板为“量身定制”,实施保护与引导,促进健康成长。

  一是提供法律“防火墙”服务。结合办案中发现的预防犯罪意识淡薄、未成年人自护能力较差等系列问题,联合区教育局等部门策划并组织了远离毒品、性侵害预防、校园暴力欺凌预防等系列主题法治活动8项。针对不同年龄层孩子的接受能力,制作幼儿版、小学版、中学版视频示范课16堂;针对不同人群的接受能力,印发家长版、学生版宣传手册20余万份,依托“纳爱”全覆盖体系,分别同步覆盖至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同时,在每年新学期开学时期,重点组织入学新生开展相关主题法治活动,增强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全区6万余名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受益。

  二是提供法律服务定制菜单。与区教育局联合,在51个中小学校设置“纳爱”服务点,及时收集校园内发生的违纪违法问题和学生普法需求,反馈至“纳爱”基地,每两周组织定制策划1次“纳爱”基地法治实践活动,提供法律服务。截止目前,为未成年人提供定制法律服务3000余人次。关注校园突发事件,及时有效介入,适时开展法律服务。如,通过“纳爱”服务点及时发现某中学里的“地下学生会”校园欺凌组织,立即分析该组织活动特点,剖析出其行为可能诱发的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八宗罪”,制作了以“罪与法”为主题的法律服务方案,提前介入瓦解了该组织,成功挽救徘徊在犯罪边缘的小宇及其10余名同学。2017年,该案例入选全国检察机关防治中小学欺凌和暴力十个典型案事例之一。关注办案中发现的社会问题,及时出台有效措施,呼吁社会关注。如,近期在办理17岁熊某某涉嫌寻衅滋事案时,针对其因服刑人员子女身份长期遭遇歧视,最终自暴自弃走向犯罪道路的社会问题,及时制作了《他们更需要关爱》的未成年人公益广告,呼吁关爱服刑人员子女,引起较大社会反响。